煤氣泄漏應急預案精華[6篇]
在學校抑或是社會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在自己預料之中的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勢態,可能需要提前進行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寫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煤氣泄漏應急預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煤氣泄漏應急預案1
1.煤氣設備爆炸事故的原因
1.1在密閉的容器內,煤氣中混入空氣或空氣中混入煤氣,達到爆炸范圍,并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氣體;要有明火、電火或達到煤氣燃點以上的溫度。這三條件同時具備時,就會發生煤氣爆炸。
1.2高爐煤氣爆炸最易發生在休風、送風和停風后,在煤氣系統動火施工時,在以空氣驅趕和置換系統中殘余煤氣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容器內會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氣體,所以在煤氣系統驅趕和置換殘余煤氣作業是不允許用空氣為介質進行系統驅趕和置換煤氣。在煤氣系統驅趕和置換煤氣須向系統中通入蒸汽(或氮氣)來沖淡煤氣濃度,同時還要控制系統溫度低于煤氣著火溫度和火源(高爐煤氣著火溫度700℃、爆炸范圍煤氣量40%—70%;焦爐煤氣著火溫度650℃、爆炸范圍煤氣量6%—3.0%)。
1.3高爐休風煤氣系統需要動火作業前,未放凈除塵器內的積灰,驅凈系統殘余煤氣,系統未與大氣相通,未測定系統內氣體成份或氣體成份未達到合格便進行作業。
1.4鼓風機突然停風時,如混風大閘、冷、熱風閥尚未關閉或未關嚴時,因爐內殘余煤氣壓力較大,可能流入冷風管道和鼓風機內引起爆炸。
1.5高爐休風或減風時,雖然鼓風機未全停風,如放風閥能將大部分放走,若冷風大閘未關、關閉過晚或關嚴,也可能發生冷風管道爆炸。
2.煤氣設備爆炸事故的現象
2.1在煤氣系統局部部位動火作業,與管網切斷連接,吹掃、置換驅趕殘余煤氣不徹底,留有爆炸性的混合氣體遇火局部爆炸。
2.2高爐休風后未按煤氣系統標準程序操作,發生爆炸。如休風及時打開除塵器人孔等正常,但洗滌塔放水慢,在洗滌塔系統人孔尚未全開,煤氣尚未驅凈的情況下,就開啟了煤氣切斷閥,2.—3.min后高爐爐頂發生爆炸,繼之除塵器、洗滌塔連續發生爆炸,開啟煤氣切斷閥過早,將除塵器、洗滌塔內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氣體抽到高爐爐頂,遇爐頂火源而爆炸。
2.3高爐休風后未按操作規程作業。如高爐休風后,放風到底時,混風大閘尚未關閉,由于放風閥將風放凈,使爐缸的殘余煤氣倒流入冷風管道,后來關閉混風大閘、冷風閥和熱風閥,將煤氣關在冷風管道中,與冷風形成了爆炸性的混合氣體,在熱風爐換風時送風打開冷、熱風閥時,爆炸性的混合氣體進入高溫的熱風爐內發生爆炸。
2.4高爐休風時,發現冷卻設備漏水未及時處理和處理不當發生高爐爆炸。如高爐休風時,冷卻設備漏水未采取果斷閉水措施,產生了大量的水煤氣,使殘余煤氣量大增、含氫量增高,休風3.小時后,爐頂溫度仍高達580—600℃,怕爐頂設備燒壞,開爐頂蒸汽降溫將爐頂煤氣火熄滅,頂溫下降后,又將蒸汽關閉。火滅后新生的煤氣和由人孔吸入的`空氣,形成了爆炸性的混合氣體,當爐頂蒸汽關閉后爐頂溫度又逐漸升高,達到煤氣的著火溫度,煤氣的三個必備條件同時具備,爐內發生煤氣爆炸。
2.5高爐休風后驅趕荒煤氣過程中,除塵器內煤氣發生了爆炸。如置換煤氣是在高爐休風煤氣灰未放凈的情況下進行的,置換煤氣時打開清灰口,開始時由于灰量大,空氣不能進入,灰流小后有一部分空氣從灰口吸入并將溫度較高的煤氣灰往上吹,從而提供了爆炸火源,發生爆炸。
3.煤氣設備爆炸事故的危害性
3.1.煤氣系統一旦發生任何部位的煤氣爆炸,都會給人生命安全和設備安全帶來巨大損失。
3.2.高爐煤氣系統一旦發生爆炸,高爐被迫休風停產。
3.3.在處理爆炸事故不當時,會造成煤氣系統連環性的爆炸,直接威脅用氣單位。
煤氣泄漏應急預案 1、編制目的 煤氣容器、塔器、爐窯和管道以及受限空間內的煤氣與空氣、氧氣形成混合性氣體,達到爆炸極限,遇到明火、電火花或達到著火溫度,產生煤氣以7000~10000米/秒的高溫高壓沖擊破壞,即為煤氣爆炸事故,為確保在發生煤氣爆炸時迅速處理,防止事故擴大,特制定本預案。 2、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煉鐵廠煤氣爆炸事故的應急響應處理。 3、煉鐵廠概況 煉鐵廠是滄州中鐵裝備制造材料有限公司下屬的基本生產單位,高爐消化公司采購的原燃料,通過高爐這個反應容器經過一系列的還原反應后,向煉鋼提供足夠優質的鐵水,滿足后面生產工序的需要。煉鐵廠目前由高爐車間、運轉車間、設備科、生產科組成。 煉鐵廠現有2350m3高爐3座,高爐配套有3套熱風爐和36個布袋除塵箱體、3個重力除塵器,配套供上料設施和動力設施、噴煤設施等。鐵水日產量大約在5171t/d,煤氣產生量約400000m3/t。 4、危險預分析 4.1、危險源確定 熱風爐、布袋除塵箱體、煙氣爐、TRT、重力除塵器以及各種煤氣管道設施。 5、應急響應: 5.1應急報告程序 5.1.1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目擊者應迅速報告區域負責人(組長或副組長)或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目擊者在佩戴空氣呼吸器后可進入事故現場,對受傷人員實施有效的搶救,爭取搶救時間。 5.1.2區域負責人如果最先接到事故報告后首先要確認事故地點、受傷人數,確認后迅速組織最近搶救小組成員,嚴格按照應急搶救措施組織有效搶救,避免事故擴大。區域負責人在組織搶救的同時,應立即報告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5.1.3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如果最先接到事故報告后首先要確認事故地點、受傷人數,確認后迅速組織最近區域搶救小組成員,嚴格按照應急搶救措施組織有效搶救,避免事故擴大。 5.1.4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在組織救援的同時根據事故發生、進展情況,依次通知煤氣防護站、消防隊、醫院、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公司生產安環部、公司綜合辦公室、保衛部等有關部門或有關人員。 5.1.5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應安排熟悉煉鐵廠區域分布情況的有關人員到廠比較醒目的路口接迎救護車、消防車等事故救援隊伍。 5.1.6廠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在保衛部門未到達事故現場之前,應當組織人員做好事故現場警戒和有關人員的安全疏散工作。 5.1.7應急響應部門和有關人員接到報告后,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 5.1.8援救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應按照應急救援措施,實施有效搶救,避免事故擴大。 5.1.9指揮領導小組組長未趕到事故現場前,以最先到達事故現場的最高行政領導行使搶救指揮權。 5.1.10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到達事故現場后應迅速了解事故發生、進展情況,實施全盤指揮救援。 6.2應急搶救、控制措施 6.2.1熱風崗位熱風爐、煤氣管道爆炸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6.2.1.1設立警戒線,防止他人進入事故現場。 6.2.1.2熱風爐緊急停燒操作,立即打開蒸汽和氮氣吹掃管進行吹掃。同時通知高爐值班室進行休風操作。 6.2.1.3進入現場的操作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且二人以上工作。 6.2.1.4立即就近切斷煤氣來源,迅速把殘余煤氣處理干凈,防止發生二次事故。 6.2.1.5事故發生地點40米內禁止有火源,防止發生煤氣著火。 6.2.1.6若爆炸后發生煤氣著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別按照相關應急預案處理。 6.2.1.7查明原因,迅速處理,待煤氣處理干凈后經防護站人員檢查合格方可組織人員進行設備搶修。 7.2.2布袋除塵箱體、煤氣管道爆炸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7.2.2.1發生爆炸后,設立警戒線,防止他人進入事故現場。 7.2.2.2如果除塵箱體爆炸大量煤氣泄漏應立即通知高爐值班室進行切煤氣操作,同時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氣,迅速把設備內的`殘余煤氣處理干凈。 7.2.2.3如果管道發生爆炸大量煤氣泄漏應立即在外網最近隔斷煤氣來源,同時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氣,迅速把設備內的殘余煤氣處理干凈。 7.2.2.4事故發生地點40米內禁止火源,以防煤氣著火事故發生。 7.2.2.5迅速查明爆炸事故原因,在查明原因之前,不準向煤氣設施內引送煤氣,恢復生產。 7.2.2.6進入現場操作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且二人以上工作。 7.2.2.7若爆炸后發生煤氣著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別按照相關應急預案處理。 7.2.2.8事故處理完畢后,清點人員,經煤氣防護站人員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組織恢復生產。 7.2.3噴煤崗位煤氣管道及煙氣爐爆炸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7.2.1.1設立警戒線,防止他人進入事故現場。 7.2.1.2煙氣爐緊急停燒操作,立即打開蒸汽或氮氣吹掃管進行吹掃。 7.2.1.3進入現場的操作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且二人以上工作。 7.2.1.4立即就近切斷煤氣來源,迅速把殘余煤氣處理干凈,防止發生二次事故。 7.2.1.5事故發生地點40米內禁止有火源,防止發生煤氣著火。 7.2.1.6若爆炸后發生煤氣著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別按照相關應急預案處理。 7.2.1.7查明原因,迅速處理,待煤氣處理干凈后經防護站人員檢查合格方可組織人員進行設備搶修。 8、應急善后處理 8.1應急救援之后應當立即清點人數,清理現場。 8.2救援結束后應當在生產調度主任的指揮下迅速做好恢復生產工作。 8.3救援結束后就切實做好對事故的調查處理。 8.4事故處理結束后要認真做好對事故應急預案的評估、評審工作,組織進行預案修訂。 發生煤氣中毒、著火、爆炸和大量煤氣泄露事故,應立即報告煤氣站、分廠領導及公司調度室。事故發生后應迅速摸清事故現場情況,設立危險區域、設立崗哨、禁止非搶險人員進入,并積極采取措施,嚴禁冒險搶救,防止事故擴大。 一、應急救援的組成及職責 〈一〉領導組織 總指揮:白班:廠長;夜班:值班干部 副總指揮:副廠、安全員及三班調度長 組員:各工段及工程師 〈二〉職責 1、總指揮:負責組織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 2、副總指揮:負責協助總指揮做好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3、組員: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進行工作,各工段長在事故應急救援中的職責是: 1.煉鋼工長:負責煉鋼工段現場指揮工作; 2.精煉工長:負責精煉工段現場指揮工作; 3.連鑄工長:負責連鑄工段現場指揮工作; 4.機修工長:協助總指揮負責搶險搶修工作的現場指揮; 5.電修工長:協助總指揮負責搶險搶修工作的現場指揮; 6.工程師:負責搶險搶修現場的技術指導; 二、應急通訊: 在處理事故時,所有參與搶險搶修人員需保持通訊暢通,若發現信號不穩定或中斷時,應立即運用廠內固定電話或手機及時與總指揮取得聯系,并明確說明所處位置。 三、事故處理預案: 〈一〉煤氣中毒事故應急預案處理 1.煤氣發生泄露造成人員中毒時,監護人要盡快把中毒人員撤離到空氣流通區域,并立即匯報救援指揮部領導、煤氣站、總調。 2.解開中毒者阻礙呼吸和血液循環的衣、帶,將肩部墊高10~15厘米,使頭盡量后仰,面部轉向一側,以利于呼吸道的暢通。 3.輕微中毒:給予自主吸氧,必要時強制供氧。 4.中度中毒:給予自主吸氧,必要時強制供氧并送醫院治療。 5.重度嚴重中毒:給予自主吸氧,必要時配合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并立即送往醫院搶救治療。 注意事項: 1.如中毒者已脫離煤氣危險區域,煤氣防護員及搶救儀尚未到達,請將中毒人員移至通風處進行人工呼吸,直到防護儀器到達現場。 2.患者未恢復知覺前,不得送往較遠的醫院,要就近醫院治療。在送往醫院的路上一直要供氧,并由醫務人員監護。 〈二〉煤氣著火事故應急預案處理 1.發生煤氣著火事故時,生產現場作業人員應立即匯報救援指揮部領導、煤氣站,并通知總調度安排保衛處人員趕赴,對現場進行警戒,疏散現場人員,防止閑人誤入,防止中毒事故發生。 2.著火較孝火勢不大,可直接用黃沙、濕草袋、co2滅火器滅火,直徑小于等于100mm的煤氣管道著火時,可直接關閉閥門止火。 3.如火勢較大,用以上方法難以滅火時,由公司總調聯系消防滅火。 4.直徑大于100mm的煤氣管道著火時,應逐漸降低煤氣壓力,應通入大量的蒸汽、氮氣,并用消防器材配合滅火,煤氣壓力不得小于100pa,嚴禁突然或緊急關閉閥門,以防回火爆炸。 5.火熄滅后,要防止煤氣外溢造成煤氣中毒。 〈三〉煤氣爆炸事故的應急預案處理 1.發生煤氣爆炸事故時,當班調度要立即向總調報告,請求指示,同時通知煤氣防護站。 2.清點各相關崗位人數,確認損失、傷亡情況。 3.爆炸現場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通入大量蒸汽、氮氣以防回火爆炸。并保護好現場。 〈四〉煤氣管道損壞、泄露事故的應急預案 1、管道損壞,但煤氣沒有被點燃。 (1)發現煤氣管道損壞,并發生煤氣泄露,發現者應立即通知救援指揮部領導,同時緊急疏散周圍與下風口人員(發生泄露點的下風向40米內禁止有人員及火源;上風向20米內禁止有火源及人員),并在現場做好監護,嚴禁人員進入此區域。 (2)救援指揮部接到報警后,應立即通知煉鋼與連鑄工段關閉鋼包、中包烘烤用氣點,并通知煤氣防護站。 (3)在確認各用氣點均已關閉的情況下,煤氣設備維修人員應立即關閉總管蝶閥,然后關閉眼鏡閥,并打開放散閥。 (4)關閉眼鏡閥后,應立即在總管閥門處通入氮氣吹掃,在煤氣防護站人員的指揮下,辦理相關手續后,方可對煤氣管道受損點進行電焊等搶修作業。 2、管道損壞,煤氣已點燃 (1)發現煤氣管道損壞,并且正在燃燒,發現者應立即通知救援指揮部領導,同時緊急疏散周邊人員,并在現場做好監護,嚴禁人員進入此區域。 (2)救援指揮部接到報警后,應立即通知煉鋼與連鑄工段關閉鋼包、中包烘烤用氣點,并通知煤氣防護站。 (3)在確認各用氣點均已關閉的情況下,煤氣設備維修人員應立即打開各放散閥,在確認放散閥都已打開的情況下,在總管上接上氮氣進行吹掃,保持管道處于正壓狀態,并逐漸關閉支管、關閉蝶閥,但不要關死,隨著氮氣的不斷吹掃,著火點會慢慢的熄滅。 (4)在著火點火源熄滅后,慢慢關閉支管蝶閥,然后關閉支管眼鏡閥。 (5)關閉支管兩閥門后,繼續用氮氣吹掃十五分鐘,在煤氣防護站人員的指揮下,辦理相關手續后,方可對煤氣管道受損點進行電焊等搶修作業。 注意事項: 用氮氣對管道進行吹掃時,必須確認各放散閥已全部打開,因為氮氣的壓力為6公斤,煤氣管道難以承受。 為做到在生產過程中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根據我公司煤氣多,易燒傷的特點,制定了一整套預防措施和應急方案,對上述兩種易發事故,要嚴格執行。 一、處理煤氣設備、檢查、檢修必須到公司綜合辦公室辦理動火、入灌許可證,經安委會領導實地分析,具體步暑處理方法、操作步驟確認安全可行,方可操作。 二、配備防范藥品、防護設施監護人、安全員、主管領導、防止火災和人身事故的發生。 三、現場周圍確保道路暢通,指揮人員視線清楚,有足夠的人員監護。 四、一旦出現事故,要快、速、穩、妥地組織人員,指揮搶救。 五、經常性地組織人員進行應急、急救各種的培訓,學習本生產單位易發生的事故的應急處理方法。 六、做好事故材料的`上報工作,查明事故原因,對重特大事故,要上報上級部門。 七、設立公司安全委員會,經常性地對各生產科室進行安全隱患的督促整改工作。 附安委會成員花名 化工有限公司安全委員會 組長:梁 副組長:韓 成員: 下設辦公室主任:李 安委會工作職責 一、負責全廠的安全保衛工作,檢查各科室、班組安全保衛制度的執行情況。 二、負責對新進廠工人進行廠一級安全教育,并督促科室、車間、班組抓好對以上人員的二級、三級教育。 三、經常進行不定期的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制止,對事故隱患提出防范措施。 四、參加事故分析會。弄清原因,查明責任,參加公司及安全生產檢查。 五、負責對爆破器材的管理和審批。 一、地下室煤氣管道著火、爆炸、中毒的原因: 1、地下室內易燃、易爆氣體濃度達到爆炸濃度極限后,遇火花引起爆炸,造成著火或中毒。 2、地下室內交換設備(法蘭、考克開閉氣、管線、閥門因質量和焊接等)泄漏或破裂,引起煤氣外溢造成爆炸、著火和中毒。 3、由自然災害造成的破裂和泄漏,如雷擊、臺風、地震、洪水等。 4、超溫、超壓造成的破裂和泄漏。 5、墊片撕裂造成的泄漏。 6、壓力容器未按有關規定及操作規程操作(如壓力表接錯、水封裝置失效)。 7、轉動部分不潔,摩擦產生高溫,如交換考克缺油、潤滑不好等。 8、停送煤氣,清掃煤氣設備,操作不當引起火花或抽堵盲板不符合規定,未采取防靜電措施等。 9、在地下室區域吸煙、搶修和檢修時違章動火,焊接時未按“十不燒”及有關規定動火。 10、外來人員帶入火種。 11、穿帶釘皮鞋進入地下室。 12、擊打管道,設備產生撞擊火花。 13、電器火花。 14、電器線路陳舊老化或受到損壞產生短路火花以及因超載、絕緣、燒壞引起明火。 15、靜電放電。 16、雷擊(直接雷擊、雷電二次作用,沿著電器線路或金屬管道浸入。 17、焊、割、打磨產生火花等。 地下室煤氣中毒產生的原因: 1、新建、改建、大修后的煤氣設備,不經過主管部門的檢查、驗收及試壓,就急于投產,造成泄漏煤氣嚴重。 2、煤氣設備漏煤氣,沒有及時發現造成中毒事故。 3、帶煤氣作業不戴防毒面具,憑熱情蠻干造成中毒事故。 4、進入煤氣設備內作業,沒有可靠切斷煤氣來源,冒險進入造成中毒。 5、違反勞動紀律在地下室內逗留、休息、睡覺造成中毒。 6、煤氣作業時,閑雜人員誤入作業區域造成煤氣中毒。 7、單人和超時間在地下室作業造成煤氣中毒。 二、防止煤氣管道破裂而引起爆炸、著火的應急措施 1、控制與消除火源,嚴格控制設備質量與安裝: (1)地下室嚴禁吸煙、攜帶火種、穿帶釘皮鞋進入。 (2)動火必須嚴格按動火手續辦理動火證,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如準備黃泥、砂子、石棉布、消火器等)。 (3)地下室及走廊地區使用防爆型電器。 (4)使用不發火的工具(如銅質工具),嚴禁鋼質工具敲打、撞擊、拋擲。 (5)抽堵盲板作業時,嚴格按規定要求采取防靜電措施。 (6)按規定安裝避雷裝置,并定期進行檢查。 (7)對地下室所屬的煤氣管線、閥門、交換考克、壓力容器等煤氣設備,要按要求進行定期的檢驗、檢測試壓。 (8)對設備管線、機、泵、閥、儀表、報警器、監測裝置等要定期進行檢查、保養、維修,保持良好狀態。 (9)有煤氣泄漏的部位,高溫部件要采取隔熱、密閉措施。 (10)定期檢查地下室煤氣考克、交換考克的嚴密性,做火把及泡沫試漏工作。 (11)定期檢查地下室各水封的嚴密工作,使水封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 (12)定期檢查地下室、煤氣管線末端、放散管是否靈活好使、安全可靠。 2、加強管理、嚴格工藝紀律: (1)地下室張貼各種危險安全提示標簽。 (2)非本崗位人員嚴禁逗崗及進入。 (3)杜絕“三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嚴守工藝紀律,防止生產控制參數發生變化。 (4)堅持設備巡檢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檢修時,必須做好確認與隔離工作(如安裝盲板等)抽堵盲板時必須有專業防護站人員進行,要有防靜電措施,煤氣管道處理干凈后,必須做分析合格后方可進行動火作業。(凡動火作業,必須報填動火作業申請單,并逐級批準) (6)檢查有否違章、違紀現象。 (7)加強調火和煤氣專業人員的培訓、教育、考核工作。 3、安全設施要齊全完好: (1)安全設施齊全(如安全走梯、消防設施、地下室水封及水封放散管、遙控裝置) (2)煤氣低壓報警裝置、交換等報警裝置。 (3)進入煤氣地區作業,必須攜帶可熄氣體檢測報警裝置。 三、煤氣著火的處理應急措施 發生煤氣著火事故后,應由事故單位、消防隊和煤氣防護站共同組成事故處理指揮部,并做出迅速、慎重、準確的處理事故方案,凡參加急救的人員,必須服從統一指揮,不能造成事故擴大。 1、凡發生煤氣著火事故,應立即掛電話報告煤氣防護站到現場急救,同時報告消防隊到現場急救。 2、直徑在150毫米以下煤氣管道著火時,可直接關止閥滅火。 3、直徑在150毫米以上煤氣管道著火時,應停止有關單位的使用,接安裝壓力表,根據壓力逐漸關閥門降低煤氣壓力,或根據火苗長短逐漸關閥門降低煤氣壓力,向管道內通入大量蒸汽滅火,但煤氣壓力最低不得小于50-100pa,嚴禁突然完全關止煤氣閘閥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4、煤氣設備燒紅時,不得用水驟然冷卻,以防管道變形或斷裂。 5、煤氣管道內部著火,應封閉入孔,關閉所有放散管,用采樣頭和試驗頭向管道內通入大量蒸汽滅火。 6、處理煤氣著火事故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煤氣閘閥、壓力表、蒸汽或氮氣頭等,應派專人看管和操作。 (2)管道直徑大于150毫米著火時,絕對禁止關止閘閥或封水封。 (3)管道內部著火,封閉入孔前,必須確認管道內無人后方可進行。 四、煤氣中毒事故的應急措施 1、凡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應立即掛電話報告煤氣防護站到現場急救。 2、將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氣危險區域,安置在上風側空氣新鮮處,維護好現場,指派專人接救護車,同時通知附近衛生所到現場急救。 3、檢查中毒者的呼吸、心臟波動、瞳孔等情況,確定煤氣中毒者的中毒程度,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和處理方法。 4、對于輕微中毒者,如只是頭痛惡心、眩暈嘔吐等癥狀,可直接送附近衛生所治療。 5、對于較重中毒者,如意識模糊、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癥狀,應立即到現場補給氧氣,待中毒者恢復知覺、呼吸正常后送附近衛生所或醫院治療。 6、對于嚴重中毒者,如意識完全喪失、停止呼吸等,應立即在現場施行人工呼吸,在中毒者未恢復知覺前,不準用車送往廠外醫院治療。中毒者沒有出現尸斑或沒有醫務人員允許不得停止一切搶救措施。 7、為了便于中毒者的呼吸,領扣、衣扣、腰帶等應解開,濕衣服應脫掉。因而,冬季或初春、深秋季節,應對中毒者妥善保暖,以免著涼。 8、對于搶救中毒者的環境,應由事故發生單位指派專人維持秩序,保持清凈以便于搶救。 9、凡發生煤氣中毒事故后,必須查明原因,并將立即處理好,避免事故重復發生。 五、煤氣爆炸事故的應急措施: 凡發生煤氣事故,一般是煤氣設備損壞,冒煤氣或冒煤氣后著火,因而,煤氣爆炸事故發生后,一般接著而來的發生煤氣中毒事故、煤氣著火事故或者產生第二次爆炸。因此,處理煤氣爆炸事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凡發生煤氣爆炸事故,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處理凈煤氣。 2、煤氣爆炸后引起著火事故,按著火事故處理。 3、煤氣爆炸后引起煤氣中毒事故,按中毒事故處理。 一、地下室煤氣管道著火、爆炸、中毒的原因: 1、地下室內易燃、易爆氣體濃度達到爆炸濃度極限后,遇火花引起爆炸,造成著火或中毒。 2、地下室內交換設備(法蘭、考克開閉氣、管線、閥門因質量和焊接等)泄漏或破裂,引起煤氣外溢造成爆炸、著火和中毒。 3、由自然災害造成的破裂和泄漏,如雷擊、臺風、地震、洪水等。 4、超溫、超壓造成的破裂和泄漏。 5、墊片撕裂造成的泄漏。 6、壓力容器未按有關規定及操作規程操作(如壓力表接錯、水封裝置失效)。 7、轉動部分不潔,摩擦產生高溫,如交換考克缺油、潤滑不好等。 8、停送煤氣,清掃煤氣設備,操作不當引起火花或抽堵盲板不符合規定,未采取防靜電措施等。 9、在地下室區域吸煙、搶修和檢修時違章動火,焊接時未按“十不燒”及有關規定動火。 10、外來人員帶入火種。 11、穿帶釘皮鞋進入地下室。 12、擊打管道,設備產生撞擊火花。 13、電器火花。 14、電器線路陳舊老化或受到損壞產生短路火花以及因超載、絕緣、燒壞引起明火。 15、靜電放電。 16、雷擊(直接雷擊、雷電二次作用,沿著電器線路或金屬管道浸入。 17、焊、割、打磨產生火花等。 地下室煤氣中毒產生的原因: 1、新建、改建、大修后的煤氣設備,不經過主管部門的檢查、驗收及試壓,就急于投產,造成泄漏煤氣嚴重。 2、煤氣設備漏煤氣,沒有及時發現造成中毒事故。 3、帶煤氣作業不戴防毒面具,憑熱情蠻干造成中毒事故。 4、進入煤氣設備內作業,沒有可靠切斷煤氣來源,冒險進入造成中毒。 5、違反勞動紀律在地下室內逗留、休息、睡覺造成中毒。 6、煤氣作業時,閑雜人員誤入作業區域造成煤氣中毒。 7、單人和超時間在地下室作業造成煤氣中毒。 二、防止煤氣管道破裂而引起爆炸、著火的應急措施 1、控制與消除火源,嚴格控制設備質量與安裝: (1)地下室嚴禁吸煙、攜帶火種、穿帶釘皮鞋進入。 (2)動火必須嚴格按動火手續辦理動火證,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如準備黃泥、砂子、石棉布、消火器等)。 (3)地下室及走廊地區使用防爆型電器。 (4)使用不發火的工具(如銅質工具),嚴禁鋼質工具敲打、撞擊、拋擲。 (5)抽堵盲板作業時,嚴格按規定要求采取防靜電措施。 (6)按規定安裝避雷裝置,并定期進行檢查。 (7)對地下室所屬的煤氣管線、閥門、交換考克、壓力容器等煤氣設備,要按要求進行定期的檢驗、檢測試壓。 (8)對設備管線、機、泵、閥、儀表、報警器、監測裝置等要定期進行檢查、保養、維修,保持良好狀態。 (9)有煤氣泄漏的`部位,高溫部件要采取隔熱、密閉措施。 (10)定期檢查地下室煤氣考克、交換考克的嚴密性,做火把及泡沫試漏工作。 (11)定期檢查地下室各水封的嚴密工作,使水封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 (12)定期檢查地下室、煤氣管線末端、放散管是否靈活好使、安全可靠。 2、加強管理、嚴格工藝紀律: (1)地下室張貼各種危險安全提示標簽。 (2)非本崗位人員嚴禁逗崗及進入。 (3)杜絕“三違”(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嚴守工藝紀律,防止生產控制參數發生變化。 (4)堅持設備巡檢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檢修時,必須做好確認與隔離工作(如安裝盲板等)抽堵盲板時必須有專業防護站人員進行,要有防靜電措施,煤氣管道處理干凈后,必須做分析合格后方可進行動火作業。(凡動火作業,必須報填動火作業申請單,并逐級批準) (6)檢查有否違章、違紀現象。 (7)加強調火和煤氣專業人員的培訓、教育、考核工作。 3、安全設施要齊全完好: (1)安全設施齊全(如安全走梯、消防設施、地下室水封及水封放散管、遙控裝置) (2)煤氣低壓報警裝置、交換等報警裝置。 (3)進入煤氣地區作業,必須攜帶可熄氣體檢測報警裝置。 三、煤氣著火的處理應急措施 發生煤氣著火事故后,應由事故單位、消防隊和煤氣防護站共同組成事故處理指揮部,并做出迅速、慎重、準確的處理事故方案,凡參加急救的人員,必須服從統一指揮,不能造成事故擴大。 1、凡發生煤氣著火事故,應立即掛電話報告煤氣防護站到現場急救,同時報告消防隊到現場急救。 2、直徑在150毫米以下煤氣管道著火時,可直接關止閥滅火。 3、直徑在150毫米以上煤氣管道著火時,應停止有關單位的使用,接安裝壓力表,根據壓力逐漸關閥門降低煤氣壓力,或根據火苗長短逐漸關閥門降低煤氣壓力,向管道內通入大量蒸汽滅火,但煤氣壓力最低不得小于50-100pa,嚴禁突然完全關止煤氣閘閥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4、煤氣設備燒紅時,不得用水驟然冷卻,以防管道變形或斷裂。 5、煤氣管道內部著火,應封閉入孔,關閉所有放散管,用采樣頭和試驗頭向管道內通入大量蒸汽滅火。 6、處理煤氣著火事故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煤氣閘閥、壓力表、蒸汽或氮氣頭等,應派專人看管和操作。 (2)管道直徑大于150毫米著火時,絕對禁止關止閘閥或封水封。 (3)管道內部著火,封閉入孔前,必須確認管道內無人后方可進行。 四、煤氣中毒事故的應急措施 1、凡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應立即掛電話報告煤氣防護站到現場急救。 2、將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氣危險區域,安置在上風側空氣新鮮處,維護好現場,指派專人接救護車,同時通知附近衛生所到現場急救。 3、檢查中毒者的呼吸、心臟波動、瞳孔等情況,確定煤氣中毒者的中毒程度,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和處理方法。 4、對于輕微中毒者,如只是頭痛惡心、眩暈嘔吐等癥狀,可直接送附近衛生所治療。 5、對于較重中毒者,如意識模糊、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癥狀,應立即到現場補給氧氣,待中毒者恢復知覺、呼吸正常后送附近衛生所或醫院治療。 6、對于嚴重中毒者,如意識完全喪失、停止呼吸等,應立即在現場施行人工呼吸,在中毒者未恢復知覺前,不準用車送往廠外醫院治療。中毒者沒有出現尸斑或沒有醫務人員允許不得停止一切搶救措施。 7、為了便于中毒者的呼吸,領扣、衣扣、腰帶等應解開,濕衣服應脫掉。因而,冬季或初春、深秋季節,應對中毒者妥善保暖,以免著涼。 8、對于搶救中毒者的環境,應由事故發生單位指派專人維持秩序,保持清凈以便于搶救。 9、凡發生煤氣中毒事故后,必須查明原因,并將立即處理好,避免事故重復發生。 五、煤氣爆炸事故的應急措施: 凡發生煤氣事故,一般是煤氣設備損壞,冒煤氣或冒煤氣后著火,因而,煤氣爆炸事故發生后,一般接著而來的發生煤氣中毒事故、煤氣著火事故或者產生第二次爆炸。因此,處理煤氣爆炸事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凡發生煤氣爆炸事故,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處理凈煤氣。 2、煤氣爆炸后引起著火事故,按著火事故處理。 3、煤氣爆炸后引起煤氣中毒事故,按中毒事故處理。 一、編制目的 為了預防、控制和處理硫酸泄漏事故,快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環境污染事故和降低財產損失,迅速恢復正常的生產,保證企業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本著“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制訂本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二、適用范圍 此預案適用于生產過程中發生硫酸泄露而引起的工作人員及周圍人員的'身體傷害及因此可能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三、硫酸泄漏應急指揮組織機構 1、硫酸泄漏應急救援工作實行部門統一組織領導和各部門牽頭負責相結合的原則。 2、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 四、應急救援機構職責 應急救援指揮部: 1、在發生硫酸泄漏事故時,負責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以及善后處理的組織指揮工作。 2、根據事態發展,是否啟動應急預案,如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協助組織行動。 3、組織此類事故應急演練。 應急救援隊伍及職責: 1、搶險搶修組: 組長:鉻鹽工段生產廠長 成員:紅礬、鉻酐、焙燒、原料、動力車間成員職責:負責現場搶險、搶修或消除事故隱患,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2、搶險救護組: 組長:工藝質量部部長 成員:工藝質量部、電氣工程部成員 職責:及時搶救受害人員,負責聯系傷員的現場醫療及運送,負責內部人員疏散、隔離。 3、搶險處理組: 組長:生產管理部部長 成員:生產管理部、技術設備部成員 職責:搶險救援結束后,處理組人員要保護事故現場,對相關人員進行檢查,防止再生事故的發生。 五、應急預案的啟動: 1、硫酸發生泄漏后,被硫酸噴灑或者是濺到身上的人員應立即進行沖洗并盡快脫離現場,并向夜間廠部值班人員報告事故基本情況。 2、指揮部成員接到匯報后,迅速做出判斷,是否啟動本預案,如需要,立即啟動。 3、應急救援原則:堅持統一指揮、協同作戰、以人為本的原則,及時有效的實施急救和安全轉移,減少事故損失。 4、必要時要停產及時疏散其它相關人員,避免給周圍人員造成傷害。 5、各應急救援組要各負其責進行搶險救援行動。 六、應急救援注意事項: 1、救援人員一定要做到自我防護,應穿好防護服,戴好防護用具,佩戴好防毒面具等。 2、現場醫療急救要按照先重后輕的原則。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規范我公司燃氣使用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員工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__、《xx市燃氣管理條列》、《城鎮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和搶修安全技術規程》等法律規定,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1.3.1適用于公司區域內發生的各類燃氣泄漏事故的應急救援。 1.4工作原則 1.4.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員工和服務對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燃氣泄露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 1.4.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公司燃氣泄露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公司燃氣泄露應急指揮部組織協調下,各專業管理部門和各實體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有關燃氣泄露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各實體單位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職責,建立燃氣泄露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 1.4.3條塊結合,責任單位為主。燃氣泄露事故現場應急處置的領導和指揮以責任單位為主,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有關部門應當與責任單位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指導和協調作用。 1.4.4堅持齊抓共管、預防為主的原則。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專業處置要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形成并不斷完善公司快速反應、分級管理、部門協調、專業負責、統一指揮的應急處置機制。 2.生產經營單位的危險性分析 2.1公司主要燃氣危險源、危險因素分析和事故類型 2.2主要燃氣危險源: 2.2.1儲存間(集氣房)9處,液化氣63瓶;民用液化氣站1個,儲存周轉液化氣99瓶;天然氣管道。使用管網煤氣及xx市燃氣公司天然氣。 2.3危險因素分析:燃氣泄漏,一氧化碳中毒;燃氣著火燒傷;爆炸造成物體墜落砸傷、燃氣管道和儲存設備設施損壞及其它二次傷害。 2.4事故類型: 2.4.1集氣房,因安裝緊固操作失誤,造成集排氣裝置與瓶組供氣系統的總輸氣管道連接不實;氣瓶角閥與減壓閥連接不實,造成燃氣泄漏。集氣房內沒有使用防爆型強排風、電器設備未按規定安裝,造成可燃氣體濃度上升引起著火、爆炸事故。 2.4.2使用燃氣未遵守操作規程,未按點燃氣時要火等氣的原則。使用燃氣設施過程中,操作人員擅離職守,發現燃氣泄露未迅速切斷氣源總開關,未及時采取通風措施,引起中毒、著火、爆炸事故。 2.4.3因使用燃氣管道設備或管道發生故障,例如管道發生堵塞或腐蝕造成氣體泄露將造成人員傷亡和正常生產,引起中毒、著火、爆炸事故。 3.應急預警體系 3.1應急救援組織及職責 3.2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 職責:燃氣事故發生后,成立現場指揮部,批準現場救援方案,組織事故救援,向上級機關及上級領導報告事故情況;負責組織公司燃氣泄露事故應急演練。 3.3事故現場指揮部 副指揮: 職責:配合總指揮負責應急管理工作,為分管工作應急管理負責人。對應急預案進行定期學習、演練。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負責在總指揮下組織、協調進行應急處置。及時向組長匯報事故及處理情況。配合上級進行事故調查處理。 3.3.1現場總指揮: 職責:對事故現場搶險工作進行全面組織指揮,及時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現場情況,執行總指揮命令,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和需要,有權動用公司區域一切搶險所需的人員、物資、設備、設施。 3.3.2事故現場指揮部下設立四個專業組 3.3.2.1第一組:現場救援組 成員:保衛、事故發生單位有關人員 職責:負責組織進行人員搶救、火情撲滅,并對燃氣采取可靠隔離、隔斷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擴大。 3.3.2.2第二組:疏散警戒組: 成員:保衛、安全、生產調度 職責:負責對現場及周圍人員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資轉移等工作;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警戒或交通管制,禁止無關車輛進入危險區域,保障救援道路的暢通。 3.3.2.3第三組:人力、物資供應組 成員:運營部、人力資源部、物流項目部 職責:負責救援過程中車輛、人員、臨時用電等應急物資提供、設施搶修、恢復生產準備工作。 3.3.2.4第四組:后勤保障組 成員:辦公室、人力資源部 職責:做好事故信息的發布及事故善后處理工作。 4.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4.1.1Ⅰ級應急響應行動:一般事故以下級別的燃氣泄露事故,即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的事故,或伴有人員死亡、重傷、燃氣、煤氣中毒、燒傷無進一步擴大的其它事故。由公司燃氣泄露應急領導小組或實業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實施。超出各實體單位應急處置能力,或者跨單位級、跨多個專業和部門的燃氣泄露事故。需要公司處置的燃氣泄露事故。 4.1.2當公司燃氣泄露事故應急總指揮進行Ⅰ級應急響應行動啟動,燃氣泄漏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四個專業組成員及事發單位應當按照本預案全力以赴組織救援,并及時向應急領導小組或實業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 4.1.3Ⅱ級及以下應急響應行動:一般事故以下級別的燃氣泄露事故,如事故終止,事故沒有可能繼續擴大的,其應急救援處置方案由各單位制定,各單位根據事故或險情的嚴重程度啟動相應的應急處置方案,超出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公司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4.1.4公司內部報告及處理程序按《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辦理,公司視具體情況,啟動公司內部資源予以援救。 4.2公司燃氣泄露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響應 4.2.1及時向應急領導小組報告燃氣泄露事故基本情況、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情況。 4.2.2建立與事故發生單位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相關專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態發展情況。 4.2.3派出有關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必要時協調專業應急力量增援。 4.2.4組織協調一般燃氣泄露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4.2.5協調落實其他有關事項。 4.3公司燃氣泄露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四個專業組成員響應 4.3.1Ⅰ級響應時,啟動并實施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救援,并及時向公司燃氣泄露事件應急總指揮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需要其他應急力量支援時,及時提出請求。 4.3.2根據發生的燃氣泄露事故的類別,公司按照職責和預案進行響應。 4.4指揮和協調 4.4.1進入Ⅰ級響應后,公司燃氣泄露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四個專業組成員立即按照預案組織相關應急救援力量,配合事故單位組織實施應急救援。 【煤氣泄漏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煤氣泄漏應急預案07-06 煤氣泄漏專項應急預案05-28 燃氣泄漏應急預案12-09 煤氣應急預案04-22 燃氣泄漏的應急預案11-12 食堂燃氣泄漏應急預案11-10 食堂燃氣泄漏的應急預案01-05 (實用)燃氣泄漏應急預案12-09 化學藥劑泄漏的應急預案10-10煤氣泄漏應急預案2
煤氣泄漏應急預案3
煤氣泄漏應急預案4
煤氣泄漏應急預案5
煤氣泄漏應急預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