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wumo"><code id="cwumo"></code></nav>
  • <menu id="cwumo"><strong id="cwumo"></strong></menu>
    求職寶典

    1.2 行業發展:

    1.2.1國內發展趨勢

    回顧過去的2012年,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許多外貿企業的生存都產生了困難,這些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人民幣不斷升值,外貿已經進了一個微利的時代;

    2、國際環境的惡化,歐債危機的持續升級,國際買家數量的萎縮,這些都給我們的出口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

    3、大多數外貿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隨著國內人工成本,場地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導致利潤率急劇下降,筆者有很多做外貿的朋友正考慮把生產基地搬到越南等人工便宜的國家。

    對于2012年外貿的走向,許多外貿商們都感到非常擔憂,今年或許是最壞的一年,但也許未來幾年外貿行業仍處于一個尋底的階段,誰又能先知先覺呢?但不管怎么說,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是一個大趨勢,這是不可改變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外貿的前景是光明的。

    首先,在未來10年中國制造在世界范圍內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雖然由于國內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許多企業考慮把工廠轉移出中國,但中國西部,東北部等地勞動力成本還是比較低的,同時中國制造的質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無可取代的。因此。筆者在這里大膽預測,至少在未來10年,外貿行業還是有相當的市場的。

    其次,目前許多從事出口的外貿商們都是80后的年輕人,他們有沖勁,學習能力強,許多都是網絡達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他們可以在網絡上尋找更多的海外買家。比如:在一些B2B網站上(比如:阿里巴巴、外貿領航網)上來推廣、銷售產品,通過在網站論壇上(如:外貿領航網的論壇)交友而擴大買家圈子,通過Google來搜尋海外買家,通過發送Email來聯系買家等等,這些方式的熟練運用,能夠比傳統的外貿方式尋找到更多的買家。

    目前的環境對我們外貿商而言,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外貿行業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也是曲折的,如何調整外貿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式,如何更好的融入國外經濟,如果更好的開發買家資源是我們外貿商永恒的主題。

    1.2.2國際發展趨勢

    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的貿易格局一直處于一個相當不穩定的環境中。在這次綜述中,當前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影響世界貿易格局的因素,以及當前世界貿易格局對我國的影響的理論分析。這次綜述共有四篇學術論文以及三篇新聞稿。

    一、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

    在08年以前的世界貿易格局呈現六大趨勢即:國際貿易增長強勁,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凸顯;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發展中國家表現搶眼;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文章《經濟一體化下的國際貿易新特征》 就提出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一體化成為世界發展潮流,全球范圍內各國各地區問經濟日益融合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技術、高級人才得以全面自由流動,經濟的發展與外部世界經濟的變動日益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貿易與投資一體化加快推進。

    經濟一體化不僅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同時使國際貿易出現了系列新特,如:競爭優勢取代比較優勢,成為國際貿易分工的重要基礎;國際貿易格局由公司、產業間貿易轉向公司內貿易和產業內貿易;國際貿易動態利益取代靜態利益,成為衡量國際貿易利益的主要標準;國家對外貿易自主性減少,貿易保護政策效果下降。而文章《國際生產與貿易格局的新變化》 中提到隨著技術進步、制度變革和市場發展,國際生產和貿易格局又出現了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南北貿易”比重上升,重新成為世界貿易中的重要部分;中間產品貿易日益發展,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形式;產品周期縮短,部分生產環節的轉移而非整個產品的轉移成為一種新的模式。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對現象形成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金融危機打擊下,貿易成為一個最主要的受害領域,全球貿易及其相關的行業進入寒冬,貿易額嚴重萎縮。所以有人形容,世界貿易——原先拉動世界經濟的引擎,正變得奄奄一息。其表現為:國際市場需求明顯萎縮,全球貿易將出現二戰以來的首次負增長;發達國家特別是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先后陷入經濟衰退,全球經濟還是處在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市場信心嚴重喪失所帶來的經濟衰退當中,主要的國際經濟組織對2009年的經濟預測都非常悲觀。而在三年后的現在,當今的貿易形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在新聞稿《世界經濟形式》 一文中寫到2010年,世界經濟整體繼續復蘇,但受刺激政策效應衰減以及重大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全年呈現“前高后低”走勢,全球經濟復蘇不平衡加劇,世界經濟增長呈現“雙速”格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領先于發達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要引擎,發達經濟體中美日經濟復蘇緩慢曲折,歐盟內部德法等核心大國與外圍國家分化日益嚴重。2010年國際貿易強勁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要推動力量。世界貿易組織(WTO)4月7日發布的《2010年全球貿易報告》統計,2010年全球貨物貿易出口增長14.5%,創下1950年有該統計以來的最大增幅記錄,大大高于世界經濟同期增速。2011年世界經濟將延續去年的復蘇勢頭,但復蘇進程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增長速度會有所放緩。通脹壓力繼續加大,并開始從新興經濟體向發達經濟體蔓延擴散,公共債務問題持續困擾發達經濟體,農產品、資源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不斷走高,西亞北非局勢動蕩不安以及日本發生特大地震且引發海嘯、核泄漏等,都增加了世界經濟的下行風險。

    而在另一篇新聞稿《國際金融界春季例會把脈世界經濟》 一文則更詳細的介紹了當前世界貿易所面對的問題。4月16日結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春季例行會議提出世界經濟形勢發展趨勢三大看點:一是IMF及世行對全球經濟的最新評估認為,今、明兩年世界經濟的年度增長率可達到4.5%,其中發達國家經濟的增長率僅為2.5%,而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則會高達6.5%上下;二是例會調整了對近期影響經濟進一步復蘇的因素的判斷,相信雖然半年前擔心的雙底衰退最終出現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但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以及欠發達國家正面臨各自的新問題;第三,雖然國際社會短期內很難“實施更為有效的監督”,以達到穩定金融的目的,但例會也清楚地指出各國在金融方面所面臨的主要挑戰。而此次也明確而系統的分析了 不同的經濟體面臨挑戰各異:發達國家來看,例會認同《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所得出的判斷,認為大多數先進經濟體產出仍遠低于其潛在能力;從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角度看,在復蘇力度強勁的同時,這類經濟體卻面臨日漸突出的通脹問題;從非洲、拉美部分國家的角度看,雖然這類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偏低對相關國家也構成就業等諸多方面的挑戰。

    二、世界貿易的影響格局的部分因素

    文章《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中寫道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影響的有關論文或者書籍,也只是對某個方面,如碳關稅問題談得比較多,而比較全面地系統闡述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影響的論文或書籍比較少。作者的這篇文章就是從此角度寫的,作者認為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將帶來深刻的長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隨著低碳經濟在全球的迅速興起,國際貿易格局將進行重大調整,它主要表現為商品貿易格局和地區貿易格局方面的調整;低碳經濟創新碳金融,進一步拓展國際服務貿易內涵;三、低碳經濟將催生新一輪技術革命,促進國際技術貿易和技術轉讓的競爭與合作態勢;四、與低碳經濟相關的單邊貿易措施與多邊貿易規則的潛在沖突,可能成為新貿易壁壘,如碳標簽和碳關稅。三.三.世界貿易格局對我國的影響的理論分析研究

    在早些時候《際貿易的趨勢及我國發展貿易應采取的措施》 一文中說我國發展國際貿易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對外貿易向質量提高方面轉變。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對外貿易由數量增加為主向質量提高為主轉變。在貿易方式轉變上做到:優化出口結構,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營銷為重點,引導企業增強綜合競爭力;積極擴大進口,實行進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發揮進口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二)積極應對和解決各種貿易摩擦。一是要運用多邊規則處理貿易爭端。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協調配合,爭取更多支持。二是要抓好雙邊貿易摩擦大要案應對。進—步完善貿易摩擦預警監控機制,密切跟蹤貿易摩擦最新動向,增強應對工作預見性和主動性。三是依法運用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進一步完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抓好產業安全數據庫擴容,深入開展產產業競爭力調查與評估。

    (三)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工作。一是從意識抓起,讓整個社會充分認識到在新形勢下,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將知識產權戰略作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要高起點、有新思路,更要切到“實“處。二是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保護鼓勵進行發明創造活動的積極性;要健全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切實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四)信息技術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突出,其中最典型的應用是電子商務。據我國權威調查機構賽迪顧問發布的數據,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在2006年已突破1萬億元,是2003年的3.6倍。我國互聯網協會DCCI數據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示,2007年我國B2B電子商務交易增長超過百分之二十五,交易規模達到一萬兩千五百億元人民幣我國的電子商務已步人成長期。(五提高綜合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加強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只有在自主創新上持續占有突出地位的國家,才能在世界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注重培養、扶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才能使我國在世界貿易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而新聞稿《中國貿易失衡:外儲“7年7倍”,央行疲于奔》 一文中寫到從上世紀90年底初開始,除了極個別年份,中國都是貿易順差。尤其的,長時間的貿易順差,直接導致了中國基礎貨幣的快速超發。這些年,貨幣投放的急速膨脹,這其中除了國內常年的信貸極其寬松格局,招致M2持續維持20%以上增長外,由巨額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占款,則是目前貨幣汪洋洪水泛濫的另一根源因素。盡管一季度中國出現了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但是這絲毫阻止不了外匯儲備繼續迭創新高。長年高順差,帶來了中國出口企業前所未有的繁榮,解決了大量人的就業問題,亦是中國經濟持續繁榮的重要動力。2003年到2008年,中國順差占全球總順差的規模,從6.84%上升到了24.31%。就是說,當今全球順差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出口導向戰略和相應政策是促成貿易大繁榮的主要推動力。 不過,已經走過了20年,出口導向模式愈發成為經濟轉型和健康增長的累贅。失衡已經成形多年,由此,出于平衡國際收支、收縮外匯占款、緩解國內通脹的多重動機考慮,“十二五”時期,調整出口導向政策,乃至徹底轉變經濟增長模式,都已經不可避免。

    這說明在08年之前世界貿易繁榮的狀況下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我們在世界貿易發展中的表現十分突出,我們實行的都是擴張性的政策鼓勵出口貿易,但在金融危機的強大沖擊下世界貿易格局發生動蕩而我國也進入了貿易調整期。

    《對外貿易行業求職寶典》

    《對外貿易行業求職寶典Word下載》

    《對外貿易行業求職寶典PDF下載》

    Copyright©2006-2024應屆畢業生網yjbys.com版權所有

    日韩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