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精選1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游,時常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導游詞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1
朋友們:
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位于六曲溪北,景區中心。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晨光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云,彌山漫谷,風吹云蕩,起伏不定,如同海洋的波浪,洶涌洶涌。登峰巔,望云海,變化莫測,猶如置身于洞天福地,游覽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為武夷第一名勝。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游;下了曲折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絕壁,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賞析臺。從這里賃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曲折,竹筏輕蕩,武夷山山川水一覽無余,令人氣度寬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下天游的南端有最近幾年改建的天游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館,可為游人供給方便。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稀有的紅豆樹。每當作熟季節,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繁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嬌艷可愛。由山南曲折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有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俊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余處,目不暇接,目不暇接。
在妙高臺背后,有一條往東延長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游巖的絕頂。岡上有仙游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
為武夷第一勝地,位于武夷山景區中部的五曲隱屏峰后,海拔410米,它獨出群峰,云霧洋溢,山顛周圍有諸名峰拱衛,三面有九曲溪圍繞,武夷全景一覽無余。該峰東接仙游巖,南續清隱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于群峰之上。每當雨后天晴、晨光初露之時,可在此賞識云海大觀。只見群峰出沒于云端,猶如置身于洞天福地,有時還可看到巧妙的'"佛光"。云開霧散以后,憑欄四望,武夷山川一覽無余。峰頂有胡麻澗,澗水如白練千尋從峰頂直瀉而下,被稱作"雪花泉",為山中一大奇景。有名旅游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故第一也"。天游主要景點有:御茶園原址、云窩、接筍峰、隱屏峰、觀月亭。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此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說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首創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所以,他所占居的名山,就應當是天下"第一山"。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2
各位游客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武夷山天游峰,我是廣之旅旅游團的導游李小刀,下面由我來給大家介紹武夷山的天游峰,請跟我來。
請大家往上看,請您猜猜——這座山海拔有多高?告訴你吧:這座山海拔達四百零九米。大家別跟丟了,有許多好景點在后頭呢!“在這歇歇吧,大家真厲害,已經爬到了半山腰了。現在我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天游峰武夷精舍的故事吧,相傳:當年朱熹在隱屏峰下的武夷精舍講學。朱熹在小亭子里面一人對月飲酒。突然,出現一個女子。不久,他兩成了夫妻。其實麗娘是狐貍修煉化身的。她不敢提及自己的身世。后來有一對烏龜精,跟朱熹說,你妻子是狐貍精,不相信,你晚上看她的'鼻子。朱熹不愿意相信,但記下了。后來看見麗娘的鼻前過著兩個晶瑩剔透的水晶條。朱熹大叫。麗娘驚醒,水晶條掉在地上沒了。麗娘痛哭。這是她千年修行的魂魄。如今沒了。只能離開。外看熱鬧的老烏龜竊笑,朱熹憤然拿起桌上的毛筆,寫過去。于是就有了在九曲溪上的“上下水龜”。朱熹很后悔,可是已經無法挽回了。
各位游客們,現在您可以向天游峰的山頂“進軍”,而我會在山腳等你們,祝您旅途愉快!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3
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堵墻就是武夷精舍遺址。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親自擘劃、營建的書院。據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記載:武夷精舍是當時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稱"武夷之巨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和鐵笛亭等建筑。四方來者,莫不嘆其佳勝。朱熹在武夷精舍著書立說,倡道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了大批理學人才。因此他創辦的武夷精舍備愛封建統治者的重視,歷代都曾加以葺治、增廣。南宋末期,經擴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為“紫陽書院”,由官府撥給公田以供養學者。隨后又設置“山長”這個教職,來主持教事。元初,改山長為“教授”。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毀于兵災。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孫朱洵、朱澍出資重建后,又改稱“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間,賜予“學達性天”匾額,再度大興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殘留的精舍遺址,則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20年,閩浙總督常見羅滿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從武夷精舍前行數百米,在接筍峰西壁巖下,有因峰巖崩塌形成的大小巖洞10余處。每當冬春二季的早晚,從洞穴里常常會冒出一縷縷淡淡的云霧,在峰石之間輕輕游蕩,時而聚集一團,時而又飄散開來,舒卷自如,變幻莫測,故此地名為“云窩” 。云窩四周環繞著響聲巖、丹爐巖、仙跡巖、天柱峰、更—衣臺、曬布巖、天游峰、蒼屏峰、接筍峰等。過問樵臺,前面大家看見的'這個石門,就是叔圭精舍舊址。門額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見。叔圭、姓江名贄,北宋人,官舉孝廉。這里原有一座考究的古建筑,是清初為紀念江贄而建造的,現僅存這道石門。過叔圭精舍石門,但覺豁然開朗。左邊這個瀕臨九曲溪巡的亭子叫石沼青蓮亭。右邊這座山峰是隱屏峰,依附于隱屏峰,峰腰橫列三痕,仿佛折斷又連接在一起的山峰,叫接筍峰。隱屏峰下的這座亭叫水月亭。據說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賞月,可風到四個月亮。請各位朋友猜猜看,有哪四個月亮?(天上一個,水中一個,杯中一個,還有心中一個)。云窩中間這塊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頭伏臥的大象,俗稱鐵象巖。鐵象巖中間裂開一罅,人穿行于其中,但覺天光如線。為區別溪南靈巖一線天,故稱它為“小一線天”。云窩以鐵象巖為界,分上、下云窩。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4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武夷山天游峰景區。我是今天的導游小王,接下來將由我帶領大家領略“武夷第一勝地”的魅力。
天游峰海拔408米,相對高度215米,位于景區中心,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登峰巔望云海,猶如置身蓬萊仙境,遨游天宮瓊閣,故名“天游”。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贊譽:“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天游峰分為上天游和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覽亭瀕臨懸崖,是絕佳的觀景臺,憑欄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溪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下天游的南端有天游觀,觀后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成熟時豆莢撒落,紅艷可愛,象征相思之情。
相傳朱熹曾在隱屏峰下的武夷精舍講學,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今天,我們也將沿著朱熹的足跡,感受武夷山的文化底蘊。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天游峰。我是導游小李,今天將帶大家探索天游峰的云霧奇觀和摩崖石刻。
天游峰的云霧是其一大特色。每當冬春時節,云霧從洞穴中逸出,在巖石間輕輕飄蕩,時而聚集,時而飄散,變幻莫測,因此得名“云窩”。云窩四周環繞著響聲巖、丹爐巖、仙跡巖等,景色如詩如畫。
在妙高臺旁的`胡麻澗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的一幅為“第一山”,由道光年間武顯將軍徐慶超題寫。這些石刻不僅記錄了歷史,也增添了天游峰的文化氣息。
此外,天游峰還有許多傳說故事。比如,相傳大腳仙曾在此曬布,留下了曬布巖的傳說。這些傳說為天游峰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6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天游峰。我是導游小張,今天將帶大家體驗登山的樂趣,欣賞天游峰的自然景觀。
從茶洞到天游峰一覽臺共有826級石階,沿途風景如畫。登山時,請大家注意安全,手攀鐵鏈,小心前行。登上峰頂,站在一覽臺上,但見群峰點點,九曲溪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
天游峰的自然景觀十分豐富。峰頂有胡麻澗,澗水如白練千尋從峰頂直瀉而下,形成著名的`雪花泉景觀。澗旁的石壁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下山時,我們將不走回頭路,沿另一條路徑下山。途中,大家可以欣賞到不同的風景,感受天游峰的多樣魅力。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7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天游峰。我是導游小趙,今天將帶大家探尋天游峰的文化與歷史遺跡。
天游峰不僅自然風光秀麗,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在接筍峰西壁巖下,有因峰巖崩塌形成的大小巖洞10余處,這些巖洞曾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隱士潛居養心的.地方。明萬歷年間,兵部侍郎陳省曾在此興建“幼溪草廬”,留下了許多摩崖題刻。
此外,天游峰還有武夷精舍遺址。武夷精舍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親自擘劃、營建的書院,培養了大批理學人才。雖然歷經滄桑,但遺址仍保留著歷史的痕跡,讓人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厚重。
在天游峰的游覽中,我們不僅能欣賞到自然風光,還能感受到歷史文化的熏陶。希望大家在今天的游覽中,能收獲滿滿的美好回憶。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8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武夷山天游峰景區,我是今天的導游小王。天游峰是武夷山三十六峰的精華所在,海拔408米,相對高度215米,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后初晴或晨曦初露時,登臨峰巔,云海翻涌,群峰若隱若現,宛如置身蓬萊仙境,故名“天游”。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贊譽:“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行程安排:
登山路線:從茶洞出發,沿826級石階攀登,途中可欣賞“曬布巖”的'壯麗景觀。傳說大腳仙曾在此晾曬云錦,巖壁上的斑痕便是仙人的手掌印。
一覽臺觀景:抵達“一覽臺”,憑欄遠眺,九曲溪蜿蜒如帶,竹筏輕蕩,大王峰、玉女峰遙遙相望,山水盡收眼底。
文化遺跡:下山途中可參觀武夷精舍遺址,這里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講學之地,曾培養大批理學人才,被譽為“武夷之巨觀”。
溫馨提示:
登山時請穿平底鞋,注意安全,切勿擁擠。
山頂風大,建議攜帶薄外套。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9
各位游客:
歡迎來到天游峰腳下的“云窩”景區。云窩是武夷山最幽深的.峽谷之一,因冬春時節常有云霧從巖洞中逸出而得名。這里背巖臨水,奇峰環抱,是歷代文人墨客、隱士潛居之地。
核心景點:
云窩石刻:沿途可見“云路”“重洗仙顏”等摩崖石刻,其中“重洗仙顏”為明末學者方孔昭所題,寓意以儒學凈化思想。
隱屏峰與茶洞:隱屏峰腰橫列三痕,宛如折斷又連接的山峰,峰下茶洞綠竹青青,石壁洞壑縱橫,傳說為仙女居住之地。
妙高臺紅豆樹:天游觀后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年成熟時,豆莢落地,紅艷可愛,象征相思之情。
趣味傳說:
相傳朱熹曾在隱屏峰下的武夷精舍講學,與一位化身為女子的狐貍精結為夫妻。后因烏龜精挑撥,朱熹發現妻子鼻前水晶條(千年修行魂魄),女子含淚離去,留下一段凄美傳說。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10
各位游客:
現在我們將挑戰天游峰的826級石階!天游峰是武夷山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山體由紅色砂礫巖構成,峭壁聳立,氣勢磅礴。
登山體驗:
石階挑戰:石階陡峭,部分路段需手攀鐵鏈,但沿途可欣賞“雪花泉”飛瀑直下,落差達170多米,宛如白練千尋。
峰頂風光:登頂后,可俯瞰九曲溪“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奇景,遠眺三教峰、大王峰等名山,感受“會當凌絕頂”的豪邁。
摩崖石刻:峰頂石壁上留有歷代文人題刻,其中“第一山”為道光年間武顯將軍徐慶超所題,寓意天游峰為武夷第一勝地。
文化背景:
天游峰不僅是自然奇觀,更是文化圣地。朱熹曾在此結廬講學,使武夷山成為南宋理學中心。如今,武夷精舍遺址仍保留著仁智堂、隱求室等建筑遺跡,見證著千年文脈的傳承。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 11
各位游客:
天游峰之美,不僅在于山水,更在于“天游五絕”——日出、云霧、佛光、夕陽、明月。今天,我們將一同領略這五大奇觀。
五絕體驗:
日出云海:清晨登頂,可見紅日破云而出,群峰在云海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
佛光奇觀:雨后初晴時,陽光透過云霧,在峰頂形成七彩光環,宛如佛光普照。
夕陽余暉:傍晚時分,落日將群峰染成金黃,九曲溪波光粼粼,美不勝收。
明月清風:夜宿天游觀,可賞明月高懸,聽松濤陣陣,感受“月下飛天游”的意境。
生態與人文:
天游峰周邊生態豐富,軍魚成群,古樹名木眾多。下山的“小一線天”巖縫,僅容一人側身通過,體驗“天光如線”的`奇妙。此外,云窩一帶的茶園,孕育了武夷巖茶中的極品“大紅袍”,茶香與山色相融,令人陶醉。
【武夷山天游峰導游詞】相關文章:
《武夷山》導游詞01-07
武夷山導游詞07-20
武夷山導游詞07-03
武夷山的導游詞08-01
[精選]武夷山導游詞03-20
武夷山導游詞「精選」09-02
寫武夷山導游詞01-10
武夷山導游詞優秀11-08
武夷山導游詞講解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