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wumo"><code id="cwumo"></code></nav>
  • <menu id="cwumo"><strong id="cwumo"></strong></menu>

    受血者輸血前傳染性血清標志物檢測的必要性

    時間:2024-08-14 16:05:27 醫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受血者輸血前傳染性血清標志物檢測的必要性

            輸血是搶救與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的醫學技術水平還不能完全控制血液傳播性疾病的感染,輸血治療的風險依然存在,輸血后患者出現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抗體陽性,為了區分患者所患疾病是輸血傳播或院內感染,還是患者入院前已經感染,及早發現陽性患者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預防醫務人員職業感染,手術及輸血前對患者進行相關傳染性標志物檢測很有必要。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所有血清標本均來自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共29255例,標本均在入院后輸血前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采血5.0毫升
            1.2檢測方法:HBSAg和抗-HCV、抗-HIV檢測采用ELISA法,試劑盒由北京萬泰生物技術公司提供,梅毒抗體檢測采用ELISA雙抗原夾心法,試劑盒由北京萬泰生物技術公司提供,抗-HIV陽性標本上報縣疾控中心,疾控中心逐級上報送自治區疾控中心艾滋病確認實驗室作確認實驗。
            1.3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
            2結果 
             
            3討論
            乙型病毒肝炎是目前已確認的病毒性肝炎中對人類健康危害極為嚴重的一種肝炎、HBSAg(表面抗原)是HBV(乙肝)感染的主要標志,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HBS,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血液HBSAg陽性無癥狀的攜帶者是HBV的主要傳染源,HBV主要經過血液、性接觸、日常生活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
            丙型肝炎病毒(HCV)屬類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屬,主要經血和血制品傳播,在我國,輸血后肝炎中60%-80%、散發性急性肝炎中12%-24%為丙型肝炎,其血液有傳染性,并于持續攜帶病毒12年以上,HCV臨床癥狀一般較輕,80%感染者無明顯癥狀,被稱為“沉默的”流行病。
            艾滋病毒(HIV)屬于逆轉錄病毒科,分兩型,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為HIV-1型、HIV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母嬰垂直傳播等途徑傳播,由于HIV感染的主要靶細胞是CD4+T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使該類細胞大量減少、機體免疫系統受到破壞、免疫調節紊亂、細胞免疫功能缺陷,致使機體極易合并多種微生物的機會感染或發生腫瘤。
            梅毒屬于一種性傳播疾病,病原體為蒼白密螺旋體(TP),梅毒螺旋體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傳染、接吻、手術、哺乳、輸血、接觸污染物也可被傳染,患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早期可致胎兒流產、早產,晚期感染的成活胎兒可患先天梅毒。
            綜上所述,以上四類傳染性病毒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傳染源,尤其近幾年來HIV、梅毒的感染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醫療部門應開展就診患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檢測,避免傳染性疾病的醫源性傳播,通過輸血前檢查,對于減少和防止輸血后患者出現血清傳染性標志物陽性引起的醫療糾紛有著重要作用,可作為分析原因和處理醫療糾紛的數據,通過輸血前檢測,醫務人員也針對血清標志物陽性患者加強防護和消毒處理工作,特別是在實施穿刺、注射、手術等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減少和避免醫療損傷。對血液污染的醫療器械及其他物品嚴格消毒滅菌,避免和預防傳染疾病的醫源性傳播和院內感染。

    [1]臨床免疫學檢驗(第三版) 王蘭蘭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311-313

    【受血者輸血前傳染性血清標志物檢測的必要性】相關文章:

    城固縣醫保職工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與分析07-14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模式分析07-24

    心臟標志物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上的應用08-09

    輸血安全與成分輸血07-28

    輸血技術與輸血護理07-22

    談妊娠婦女血清總膽汁酸檢測的臨床意義07-05

    探討妊娠婦女血清總膽汁酸檢測的臨床意義08-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ccDNA定量檢測臨床相關意義研究08-21

    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3種腫瘤標志物的含量檢測及意義10-27

    談食品中農殘檢測的前處理技術進展09-20

    日韩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