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家居裝飾行業基本知識:
一:世界家具行業發展簡史
世界家具風格的演變。
1、歌特式家具(古典式)
2、意大利家具(米蘭國際展在全世界最具影響力,在15世紀文化復興以后,建筑影響了家具的風格)
3、德國家具(15——20世紀)
A、北日耳曼風格家具(以雕刻和鑲嵌來裝飾)
B、北歐風格家具(以原木為材料,在丹麥、瑞典等北歐是一種潮流)
C、德國的包豪斯家具(20世紀依賴機器,設計師將工藝、工業融于一起)
4、英國家具
A、都鐸式家具:15世紀,雖具皇家色彩但有些苯拙,簡單粗糙,橡木時期;
B、雅可賓式家具:16世紀,特點是球/圓形腳、家具直線多,這種樣式也叫弗蘭德式;
C、胡桃木時期:17世紀初,曲線代替雅可賓的直線;
D、安娜女王式家具:17世紀中葉,曲線椅子、彎腳和琴式高椅背,東方風格、刺繡;
E、奇彭代爾.赫普懷特家具風行:融合了中國元素的回紋、窗格造型。
同時期其它風行的家具還有
A) 、亞當式家具:六角八角形,橢圓形,古典精神
B )、 新個人風格:19世紀
5、法國家具
A、巴洛克式(路易十四式)風格,17世紀,豪華奔放型(深圳金鳳凰同其風格);
B、洛可可風格,17世紀下半頁,是為巴洛克風格的延續,很粗放,不夠細膩;
C、帝國式家具:粗線條、古典題材、深綠、紅褐,紅木、檀木、花梨等為材料
D、新古典主義風格:法國、英國、美國等流行于19世紀(是對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的延續簡單線條,透明型)
以下國家的流行風格都是由其發展而來:
法國的帝歐式
英國的攝政式
美國的鄧肯法夫式
現代的迪卡、天一、金鳳凰、也源于此風格。
6、美國家具:17、18世紀,簡單造型,形式多樣,美式新古典家具由英法起源。
7、中國:可以說發展于明清時期(紅木家具時期)
A、明代家具:14——18世紀,結構沿用中國早期建筑的梁柱結構,簡潔、比例適中,對稱均勻,線條挺秀,舒展。現在的“友聯)具有明式風格。
B、清代家具:設計簡單,繼承了明代家具的整體結構,以不施過多裝飾的特點見長;顯得華麗、厚重。現代的“美聯“具有清式風格。
明式家具巧妙而合理使用各種榫卯結構,造型蘊涵著對比美,對稱和均衡的美。
清代家具漆冷紅工藝,彎腿造型,雕刻屏風。
C、紅木家具的特色和流派。
明式家具沒有流派,到清朝才出現各地特色的家具。具體有:蘇式、廣式、寧式、京式。
(a)、蘇式。明式家具是蘇式的代表作,由于廣式、京式家具的涌現,進入宮廷的蘇式家具就越來越少。生產出來的家具就逐漸轉向市場。為了能迎合各消費層次的不同需求,必須改進蘇式家具的工藝和用料,表面用料整齊、文理漂亮、而在背板、頂底板、抽斗側板及底板用其它雜木代替,雕花采用不規則的圖案,如靈芝、云頭,圖案的隨意性大,無標準,做工要求低。在接縫區采用貼布補救漲縮毛病,保持典雅的民族裝飾風格及精湛的傳統工藝。
(b)、廣式。清代家具是廣式的正宗代表,自清初開始,廣州通過海運進行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從南洋各國采購優質高檔木材輸入內地,形成了廣式家具。清代人喜歡沉穆的深暗紅顏色,追求美觀,不惜用料,講究不摻雜木、本性一致。所以選用了紫色檀木,為了使其優美的紋理完全裸露廣十家具采用不飾漆,形成其特有的流派。
(c)、寧式。寧式家具采用嵌羅甸、嵌骨,具有很強的工藝欣賞價值。
(d)、京式。造型以廣式為主,線條則以蘇式為主,用料比廣式小比蘇式大,并按皇帝的旨意,漸漸融入西洋式家具的特色,形成了京式家具。
D、紅木家具的原材料: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梨、烏木、酸枝、花梨、俗稱老七樣。今天,老七樣還是紅木家具的主要原材料,但是因為紅木樹種生長緩慢,材料枯竭。近年來,部分廠家試驗開發了巴西紅木,印尼黑檀,非洲紅檀,灰紫檀及有香味的綠檀等新材料。
8、淺胡桃的設計淵源于新古典主義風格,它是18、19世紀建筑和藝術復興時期的產物,在裝飾藝術方面,以風格或樣式的勻稱和質樸為責任。從17、18世紀新古典主義文學復興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新古典音樂運動之間可見倪端。
9、意大利——家具行業的領頭羊;
北歐田園的風格:
丹麥——堪稱經典/精典;
瑞典——善于制造摩登;
芬蘭——造型中賦予翔動著的靈感;
挪威——崇尚厚重與質樸,猶如挪威的山巒,與神秘的峽灣。
10、中國家具出口的主要企業類型:
A、臺灣內遷的企業。如東莞的“臺升”,每年出口高達2個多億美元;
B、 香港內遷的企業;
C、 新加坡在華投資的企業,如上海昆山家具工業園的“優羅莎”、“華達利”等;
D、 其他國家在中國投資的企業,如意大利在深圳的“迪高樂”、瑞典的“宜家”等;
E、 一大批新興的國內家具企業,如“光明”、“美克”、“華豐”、“宜華”以及深圳一大批民營企業。
二:家具的分類。
1、 按材料。
實木、板式、布藝、軟體、皮質、玻璃、金屬、石材、藤器、塑料。
1)板式材料有:MDF(中纖板)、刨花板、防火板。其中中纖板素板經過加工在表面貼上不同材料之后又可分為寶麗板、華麗板、三聚氫氨板、單板貼木皮板等。
2)中纖板:馬尾松粉末加尿基酸等化學物質經過高溫高壓烘干而成,不能受潮,不能陽光直曬,含水量大于等于7%。
3)布藝:主要是從密度、紡織方面區分。
4)皮質:主要是黃牛皮和水牛皮。它們又可分為全青皮、半青皮、頭層皮、磨砂皮、普通皮。
5)玻璃:分為鋼化、強化、普通幾種。
6)石材:有花崗巖(天然的要150——200年時間生長,人工的顏色較深;大理石(一般為白色,天然的要40——90年的生長時間)
7)藤器:原材料有藤芯、藤條、藤片等。
2、 按功能、場所。
臥室、客廳、餐廳、書房、辦公、廚房、酒店、學校、戶外等
3、 按風格。
古 典:中式、歐式
新古典:中西結合,結合現代
現 代:線條感強、實用美觀
后現代:融合不同元素、強烈對比于一體
三:目前家具行業制造業現狀
1、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經濟生活越來越國際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都被納入到一個密不可分的全球經濟體系當中。經濟全球化的內涵表現為世界貿易的一體化或貿易全球化;投資和生產的全球化。創建于1943年的瑞典宜家(IKEA)公司,在全世界有2000多家供應商為其組織生產,遍布60多個國家。同時,“宜家”在全世界擁有近200家的連鎖專賣店,分布在全球40多個國家。
2、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改革開放的經濟政策,出現第一次經濟轉型。剛好那時又適逢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大好時機,發達國家和發達地區在第三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勞動密集型的家具制造業便不可避免地要進行轉移,轉移到土地和人力資源充裕的國家和地區,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好為國際家具產業的轉移提供了條件。自1980年中國第一家外資家具企業深圳華盛家具裝飾有限公司落戶深圳以來,香港和臺灣的大批家具企業陸續內遷國內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等地區。在獲取資金的同時,也帶來了國際現代家具的新產品、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并帶動和促進了內地民營企業的發展,揭開了中國現代家具的歷史新篇章。
3、上世紀80年代中國家具工業仍然是一個手工和半機械化的傳統產業。從80年代后期以來,在外資企業的帶動下,中國家具企業的技術水平有了顯著的進步。32mm系統板式家具的拆裝結構全面取代了傳統卯榫結構;32mm系統五金連接件的推廣和普及;32mm系統配套設備,如多排鉆的應用、大型電子開料鋸和全自動封邊機、后成型、軟成型和直空復塑機等專用設備的應用,以及近年來日益普及的加工中心,自動噴淋線等數控機床的應用大大提升了中國家具工業的技術水平。各類新型人造板、薄木、復面材料和封邊材料、裝飾材料的引進,又大大促進了家具新產品的開發產品升級。
4、真皮皮革、布藝、五金油漆、木工機械、家具板材是家具制造業的五大命脈。
5、甲醛事件經常困擾各廠家,各地質檢部門動不動抽檢。但是國家也沒有明文法規說家具具體標準是多少,只是對原料板材有標準規定。
甲醛是一種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一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
甲醛對人體的健康影響主要表現在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造成肺功能和肝功能異常。國外報道,其濃度在0、12毫克/立方米 以上,兒童易發生氣喘。
甲醛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1995)確定為可疑致癌物。
一般終端專賣店出現此問題時,會在衣柜里面放些干花、茶葉、甚至鮮菠蘿、奶汁等除味。
6、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家具產業出現幾塊群體基地。以深圳、東莞、順德為代表的珠三角基地;以蠡口、昆山、玉環、溫州、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基地;以西安、成都、重慶為代表的川陜基地;以北京、天津、大連、哈爾濱為代表的渤海灣基地。而且,各群體基地都按細分類別集聚,成為當地的產業經濟支柱。
比如,浙江家具業分為六大板塊:
溫州的現代民用板式家具
杭州的辦公家具
安吉的椅業
紹興的軟體家具
臺州玉環的歐式古典家具
義烏和湖州的紅木家具
江蘇已形成規模性的家具生產基地有
蘇州蠡口已形成為華東第一,全國第二大家具集散地
昆山已成為外商獨資家具生產企業基地,主要以新加坡、臺灣企業為主
南通已成為江蘇省家具出口的重要基地,以出口美國為主
常熟和南京已生產民用辦公家具為主。
另外還有比如天津寶坻的沙發基地,河北香河集散地,山東淄博沙發、床墊集散地等